腦中風前兆有哪些?10大預防重點一次看!
本文由 國家高考合格食品技師 詹棠璘 撰寫
目錄 |
腦中風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總是來得突然卻影響深遠,不僅奪走行動能力,更常帶來語言、記憶甚至情緒上的困擾。許多人以為腦中風是老年人的疾病,然而,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三高控制不佳,讓腦中風悄悄找上年輕族群。
腦中風原因
腦中風是腦部血液供應中斷,導致腦組織損傷的情況,依原因分為兩大類:
一、缺血性中風
約80%是因血管阻塞,導致腦部缺血、缺氧,進而損傷腦組織。主要原因包含:
1.動脈粥狀硬化:膽固醇堆積使血管變窄、變硬,容易阻塞。
2.血栓形成:血塊在腦血管內形成,阻斷血流。
3.心源性栓塞:如心房顫動,血塊從心臟流到腦部造成阻塞。
4.頸動脈狹窄:頸部供血動脈被堵住,減少腦部血流。
二、出血性中風
約20%是因血管破裂造成腦內出血或蜘蛛膜下腔出血,主要原因包含:
1.高血壓:長期血壓過高造成血管壁變弱,易破裂出血。
2.腦動脈瘤破裂:血管壁局部膨出,破裂導致嚴重出血。
3.腦血管畸形:例如動靜脈畸形。
4.外傷:如車禍、跌倒造成頭部撞擊。
5.抗凝血劑使用過多:可能導致出血風險增加。
腦中風的前兆
腦中風在發作前會出現一些前兆,若能及早識別並緊急就醫,有機會減少腦損傷、提高康復機會,腦中風的常見前兆口訣記憶法為FAST:
1.F - Face(臉)
臉部不對稱,微笑時一邊嘴角下垂,且表情不自然,單側臉部麻痺或無法控制。
2.A - Arm(手臂)
手臂無力,舉起雙手時,一隻手掉下來,且單側無力或麻木,手腳感覺異常或失去力氣。
3.S - Speech(說話)
說話困難、口齒不清、無法說出完整句子或者聽不懂別人說話。
4.T - Time(時間)
發現上述症狀,立即就醫爭取黃金治療時間。
5.其他前兆
- 突發視力問題,單眼或雙眼模糊、視野缺損。
- 突發劇烈頭痛,特別是從未經歷過的嚴重頭痛,常見於出血性中風。
- 頭暈、失去平衡,走路不穩、突然跌倒。
- 意識混亂,精神恍惚、嗜睡或短暫意識喪失。
- 症狀短暫出現幾分鐘至幾小時後自行消失,是中風的警訊,應立即就醫。
腦中風的十大高危險群
因身體狀況或生活習慣使得中風風險顯著升高,這些族群若不加以預防,未來發生中風的機率會比一般人高出數倍:
1.高血壓患者:血壓高於 140/90 mmHg 會增加中風風險。
2.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會加速動脈硬化,易導致血管阻塞。
3.高血脂者:血中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過高,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
4.心房顫動或心臟病患者:心律不整會產生血栓,並隨血流進入腦部造成中風。
5.長期吸菸者:尼古丁與一氧化碳會傷害血管,導致血栓與血壓上升。
6.過量飲酒者:長期飲酒會造成高血壓、心律不整、肝功能異常。
7.年齡大於 55 歲:隨著年齡增長,血管彈性變差,中風風險上升。
8.肥胖或代謝症候群:體脂肪過高常與三高並存。
9.久坐不動者:缺乏運動會降低血液循環並增加三高風險。
10.有中風家族史者:特定基因、家族性高血壓等會提高中風機率。
腦中風的治療
腦中風的存活率與復發率會受到中風類型、嚴重程度、就醫時間、年齡、共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後續復健等多種因素影響。整體來說,缺血性中風的癒後較佳,出血性中風的死亡率則較高。若治療後未控制三高、未戒菸戒酒、未規律服藥、未持續復健或未改善生活方式,1~5年內容易再復發,且復發的中風往往會比第一次更嚴重、恢復更差。
腦中風的治療方式依中風的類型與發作時間、嚴重程度而定,黃金治療時間內施予藥物溶解血栓,如大量出血、腦水腫時,可能需腦外科手術清除血塊或減壓,若是動脈瘤或血管畸形,則需開刀或栓塞治療,後續也需嚴格控制血壓並長期復健協助恢復活動力與語言能力。
腦中風的後遺症
腦中風後遺症的種類與嚴重程度,取決於中風發生時腦部受損區域與受損範圍大小,有些人可以完全康復,有些人則會留下短期或終生的功能障礙,常見的中風後遺症如下:
1. 運動障礙:單側偏癱、手腳無力、協調困難、行走不穩、肌肉僵硬或痙攣。
2. 語言與溝通障礙:表達困難,知道想說什麼卻無法講出來、理解困難,聽不懂別人說什麼。
3.閱讀書寫障礙:書寫與閱讀能力下降。
4. 吞嚥困難:吃東西容易嗆到,導致吸入性肺炎。
5. 認知障礙: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判斷力下降,難以做出決定或處理複雜事情。
6. 情緒與心理問題:憂鬱症、焦慮、易怒、情緒起伏大、喪失自信、自我否定。
7. 感覺異常與疼痛:麻木、刺痛、溫度感覺喪失、神經痛。
8. 視覺障礙:單側視野缺損、空間感不準確。
9. 大小便控制困難:膀胱控制障礙,例如尿急、漏尿、腸道蠕動變慢或便秘
腦中風會痊癒嗎?
腦中風是否能痊癒,取決於中風的類型、嚴重程度、發作位置、治療時機、年齡以及復健情況等:
1.部分中風患者可以幾乎完全恢復,尤其是輕度缺血性中風,若在黃金三小時內接受治療,很多人可在幾週到幾個月內恢復正常功能。
2.中/重度中風常留後遺症包括偏癱、語言障礙、吞嚥困難、記憶力下降、情緒問題等,雖然不一定能痊癒,但透過長期復健,有機會部分甚至大幅改善功能。
3.重度出血性中風或腦幹中風恢復困難度高,死亡率與殘疾率較高,但只要及時急救與持續復健,有些人也能逐漸恢復自理能力。
腦中風的10大預防重點
約 80% 的中風其實是可以預防的,而預防關鍵在於控制風險因子及生活型態:
1.控制血壓:血壓控制在 130/80 以下。
2.管理糖尿病與血脂:穩定血糖和血脂可避免血管硬化與阻塞。
3.心房顫動治療:有心律不整者需規律服藥,防止心源性血栓。
4.戒菸:吸菸會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增加血栓與出血風險。
5.限制酒精攝取:過量飲酒會使血壓升高。
6.維持理想體重:避免肥胖,減少代謝症候群與三高。
7.規律運動:每週至少 150 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車。
8.健康飲食:採地中海型飲食(多蔬果、全穀、好油脂,少鹽少加工)。
9.壓力管理與睡眠 :長期壓力與失眠會影響血壓與心血管健康,建議每天睡足 7~8 小時。
10.按時服藥、定期追蹤:特別是已經中風過的人,務必遵循醫囑服用藥物與控制慢性病。
特別提醒高危險族群每年應安排做血壓、血糖、血脂、心電圖等檢查。若曾出現短暫的臉歪嘴斜、單側無力、視力模糊、說話困難等症狀,但幾分鐘到幾小時內又會恢復,這很有可能是中風前兆,請務必就醫,根據統計,未治療者約 1/3 在 1 年內一定會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