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抽筋?如何預防?可以吃什麼?

 本文由 國家高考合格食品技師 詹棠璘 撰寫

 

目錄

 

„哪些原因會造成抽筋?

„常抽筋是身體發出的警訊

„哪些方法可避免或舒緩抽筋?

„補充哪些營養素可以預防抽筋?

 

 

造成抽筋的原因很多,大部分與生活及飲食習慣皆有正相關性

年紀增長、性別差異與季節也是常見原因,50歲以上約有7成的人皆有夜間抽筋的經驗

且女性發生的機率是男性的1.5倍,冬天發生抽筋的機率是夏天的2倍!

要如何紓緩與預防抽筋?可以補充那些營養素?本文帶您一次瞭解!

哪些原因會造成抽筋?

  1. 過度運動:肌肉過度使用或過度疲勞導致抽筋

  2. 溫差大:尤其是溫度遽降導致血管收縮而引發抽筋

  3. 缺乏營養素:鈣、鎂、維生素D、維生素B群、鉀、鈉都是幫助神經傳導與肌肉正常收縮的營養素,若缺乏就容易導致抽筋

  4. 慢性病或神經病變:糖尿病、腎衰竭、神經受損都會因電解質失衡或神經異常而導致抽筋

  5. 生理期:血鈣降低或荷爾蒙變化會引起抽筋

  6. 藥物副作用:利尿劑、部分避孕藥、抗生素、抗憂鬱劑等藥物副作用也會導致抽筋

  7. 電解質失衡:飲食不均、運動導致水分流失、血液循環不佳

  8. 肌肉量低:通常為女性,天冷血管易收縮導致血液循環不佳而引發抽筋

  9. 長期久坐、年紀大:血液循環不良會導致抽筋

  10. 懷孕:荷爾蒙波動、體重增加、營養需求大增但攝取量不足都會導致抽筋

常抽筋是身體發出的警訊

導致抽筋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抽筋症狀約1~5分鐘就會逐漸緩解,若持續超過10分鐘或一周抽筋二次以上,很有可能是潛在疾病的徵兆。

研究指出,抽筋頻率越高,得到心臟病、糖尿病、憂鬱症、關節炎及呼吸系統問題的機率就越高。

有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名為「不寧腿症候群」,主要是由於腦內多巴胺失調引起,腿不舒服的症狀與抽筋很相似,通常在睡覺時容易發生,不過此症候群與抽筋最大不同點是不寧退症患者在活動後,腿的不適感就會降低。

較容易有不寧腿症的高危險群包含孕婦、鐵或鎂缺乏者、甲狀腺低下、巴金森氏症、糖尿病引起周邊神經病變等若有頻繁抽筋的狀況發生,更應留意是否罹患此症後群。

哪些方法可避免或舒緩抽筋?

  1. 熱敷、泡腳或按摩:促進血液循環

  2. 避免長時間久站或久坐:血液循環不良會導致抽筋

  3. 運動前至少暖身10分鐘:讓身體肌群處於準備運動狀態

  4. 運動期間適量補充水分:防止運動流汗流失電解質

  5. 均衡飲食:避免缺乏營養素

  6. 充足飲水:每天喝足體重*30的水量

補充哪些營養素可以預防抽筋?

  1. :是維持血鈣平衡及神經與肌肉正常生理功能的礦物質,鈣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200毫克,相當於4杯牛奶、9片起司、3塊板豆腐。

  2. 維生素D:能維持神經與肌肉正常生理的陽光維生素,每日建議量為10微克,除了在上午10點至下午三點之間曬10~15分鐘太陽可讓人體有效的合成維生素D,也可以從食物中捨攝取,不過,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並不多,大部分都存在動物性食物中,例如深海魚、蛋、乳製品等,少部分植物來源的食物也含有維生素D,例如菇類、海藻等。

  3. 維生素B1/B3/B6/B1/B12:是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的維生素,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需藉由食物中獲取,常見的食物豬肝、紫菜、牡蠣、燕麥等都還含有豐富的B群。

  4. :有助於肌肉及神經的正常功能的礦物質,鎂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390毫克,相當於6顆酪梨、13根香蕉、3塊板豆腐。

  5. :是維持心臟與神經正常功能的礦物質,對於細胞間訊息的傳遞更是扮演重要的角色,與鈉有一定的平衡比例並相互作用,台灣目前未針對鉀提出每日建議攝取量,豆類、綠色蔬菜及高纖食物與香蕉都含有鉀,不過若患有腎臟病的患者則須注意鉀的攝取。

  6. :能維持人體電解質平衡,也是神經傳導和肌肉收縮的必須營養素,鈉通常以氯化鈉(食鹽)的形式存在於大多數的食品,由於飲食習慣的改變,大多數人都有鈉攝取過多的狀況,長期處於高鈉飲食易引發心血管疾病,鈉的每日建議食用量為2000毫克,在日常飲食中,少沾醬、少重鹹,有營養標示的食品也留意鈉含量,都是健康吃鈉的好方法。

 

 

 

延伸閱讀

„誰需要維他命B群?B群推薦怎麼挑!6大關鍵報你知!

„鈣片推薦這樣挑!營養師教你4大原則一次看!

„長期吃保健食品會有依賴性嗎?

„為什麼要吃保健食品?保健食品吃了無感還要繼續吃嗎?

 

 


 

   醫神方Instagram

醫神方Facebook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