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孕媽咪困擾妳中了幾項?如何舒緩孕期不適感?可以吃哪些保健品?
本文由 國家高考合格食品技師 詹棠璘 撰寫
目錄
|
在懷孕期間透過合理的飲食、生活方式以及必要的保健措施,來確保孕婦和胎兒的健康。懷孕是女性一生中極為特殊的階段,這個時期的身體和心理都會經歷重大的變化。因此,孕婦在這段時間需要特別關注身體的需求,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好心情,並選擇適切的保健方法來促進母體和胎兒的健康發展。
孕婦常見的不適症狀有哪些?
孕婦在懷孕過程中會經歷許多不同的生理變化,這些變化可能會引起一些不適症狀:
1.噁心和嘔吐
孕期早期最常見的症狀,即為孕吐,通常在懷孕的頭三個月最為明顯。
2.疲勞
孕婦在孕早期和晚期會容易感到更疲倦。
3.背痛
隨著胎兒增大,孕婦的身體重心發生變化,可能會導致背部或腰部不適。
4.胸部脹痛
乳腺發展會引起不適。
5.便秘
荷爾蒙變化會影響腸道蠕動,導致便秘。
6.頻尿
隨著子宮增大,對膀胱造成壓迫會使孕婦經常需要上廁所。
7.水腫
孕婦可能會因為身體儲水過多而出現腳踝、手或臉部有腫脹的情況。
8.食慾改變
可能會有特殊的食物偏好或對某些食物產生厭惡感。
9.情緒波動
由於荷爾蒙的變化,孕婦可能會經歷情緒起伏。
10.胃灼熱
隨著子宮擴大,可能會壓迫胃部,導致胃酸逆流或胃灼熱的感覺。
有些孕婦可能會經歷部分或全部的不適,這些症狀因人而異,如果症狀嚴重或不斷持續,建議尋求醫師協助。
懷孕期間荷爾蒙變化對身體所造成的影響
懷孕期間,孕婦的荷爾蒙變化是生理過程中最為顯著的部分,這些變化是為了支持胎兒發育及分娩前的準備:
1.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為懷孕初期最重要的荷爾蒙之一,有助於維持黃體功能,維持孕婦的孕激素水平,防止月經來潮。hCG的水平通常在懷孕初期上升,因此也是孕婦驗孕的指標。hCG的水平約在懷孕6~8週達到高峰,之後逐漸下降並趨於穩定。
2.孕激素
孕激素是維持懷孕狀態的關鍵荷爾蒙,能促進子宮內膜的厚度和穩定性,以確保受精卵的著床且維持胚胎發育,此外,也有助於子宮肌肉的放鬆,防止早產,並促進乳腺的發育。孕激素的水平在懷孕早期上升,並在整個孕期中維持較高水平。
3.雌激素
雌激素有助於促進子宮內膜的增長,並支持胎盤的發育。同時,還能促進乳腺的增生並為乳汁的分泌做準備,此外還會影響孕婦的皮膚(氣色較為紅潤,但有些孕婦會出現孕斑或妊娠紋甚至孕期痘)、毛髮(孕期時頭髮較濃密有光澤但體毛會減少)以及情緒(因荷爾蒙波動使情緒不穩定)等方面。雌激素的水平會隨著懷孕的時程而逐漸增加,在孕中期和晚期達到高峰。
4.催乳素
催乳素主要負責促進乳腺發育以及乳汁的生成,以利進入準備哺乳階段。催乳素的水平在懷孕期間逐漸上升,並在分娩後進一步提升,幫助乳汁分泌。
5.人類胎盤乳酸激素(hPL)
hPL有助於調節孕婦的代謝,提升胎兒的營養供應,更有助於乳腺的發育並為產後的哺乳做準備。hPL的水平在懷孕後期將達到高峰。
6.松果體激素
松果體激素有助於放鬆骨盆和韌帶,這是為了替分娩做準備,且有助於減少子宮的收縮,防止早產。在懷孕早期,松果體激素的水平會上升,並維持較高水平直到分娩。
7.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激素能調節新陳代謝,對孕婦的體力、體重和情緒等方面有很大影響,該激素還有助於胎兒神經系統的發育。懷孕期間,甲狀腺激素的需求會增加,孕婦的甲狀腺功能可能會因此有所變化。
8.皮質醇
皮質醇是應對壓力的荷爾蒙,懷孕期間水平會增加,有助於調節孕婦的免疫系統並支持胎兒發育。隨著懷孕的進展,皮質醇的水平會逐漸升高,特別是在孕晚期。
懷孕期間的荷爾蒙變化有時會導致不適,如情緒波動、疲倦、食慾變化等,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反應。這些變化有助於保護胎兒並幫助母體為分娩做準備。
孕婦睡不好的原因有哪些?
孕婦在懷孕期間常常會有睡品品質變差的狀況,這是由多種因素所造成:
1.荷爾蒙變化
懷孕期間,體內荷爾蒙(如孕激素)的變化會影響睡眠品質,可能會使孕婦感到更容易疲倦或更難入睡。
2.頻繁的上廁所
隨著子宮增大,膀胱會受到壓迫,尤其是在夜間,這將使孕婦需要更頻繁的上廁所,也會影響睡眠。
3.腰背不適
隨著孕期進展,體重增加和荷爾蒙變化可能會導致腰背部疼痛,這使得在床上要找一個舒適的睡姿變得困難。
4.胃灼熱或消化問題
隨著子宮增大,可能會對胃部造成壓迫,導致胃酸逆流和胃灼熱,這也會讓孕婦難以入睡或睡得不好。
5.焦慮和情緒波動
懷孕帶給身體的各種變化可能會引發焦慮、壓力或情緒波動,這些情緒問題也會影響孕婦的睡眠。
6.呼吸問題
懷孕後期,由於子宮增大可能會壓迫橫膈膜,尤其是在平躺時,將導致呼吸變得不順暢或困難。
7.腿部抽筋或水腫
懷孕晚期腿部抽筋和水腫可能變得更加嚴重,這些不適感會干擾睡眠。
8.不適合的睡姿
隨著腹部增大,孕婦會發現平躺或其他睡姿變得不再舒適,可能需要調整睡姿來減少不適。
9.孕吐(孕期早期)
即使在夜間,孕吐的感覺也可能影響睡眠,尤其是在孕早期。
為了改善睡眠,孕婦可以嘗試一些方法,例如側睡、使用孕婦枕頭支撐身體、避免睡前吃過多的食物、放鬆冥想或輕鬆的運動(瑜珈),如果持續睡眠困難或極度影響日常生活,建議尋求醫師協助。
孕期常見的不適可以如何舒緩?
1.孕吐
少量多餐,避免空腹,因為胃酸過多會加重噁心感或飲用溫的生薑茶及每日食用10~25 毫克的維生素B6也有助於減少噁心感並避免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若嚴重孕吐且出現持續性的嘔吐、無法進食或脫水情況,應立即就醫!
2.胃灼熱(火燒心)
少量多餐,避免一次吃太飽、避免辛辣、油炸、高糖食物(如咖啡、巧克力、汽水)且飯後至少1~2 小時再躺下,睡覺時可墊高枕頭15~30 度,減少胃酸逆流,喝溫牛奶或燕麥水也能緩解胃部不適。若嚴重影響睡眠,可請醫師開立孕婦可用的制酸劑(如氫氧化鋁、氫氧化鎂)。
3.失眠或淺眠
睡前 1 小時避免使用3C產品以免受到藍光刺激、避免睡前喝大量水,減少夜間頻尿,睡前喝點溫熱牛奶、泡澡、瑜珈或輕柔按摩,皆助於放鬆入睡,左側睡姿並搭配孕婦專用枕,也可減少壓迫感。切忌避免服用安眠藥!若長期失眠影響生活,可諮詢醫師。
4.便祕
每天喝足夠水分(每日建議飲水量=體重*30)、攝取高纖維食物(如蔬菜、水果、燕麥、糙米)、飯後散步20~30 分鐘,也能促進腸胃蠕動、適量補充益生菌(如優格、優酪乳),切忌避免過度依賴瀉藥,可請主義醫師開利孕婦適用的軟便劑(如乳果糖),若超過3~4天皆未排便,且出現腹脹不適,應就醫諮詢!
5.腰酸背痛
避免久坐或久站,定時伸展腰部、睡覺時可在膝蓋間夾枕頭,減少骨盆壓力、適度做孕婦瑜珈、游泳或走路,增強背部肌力、熱敷或溫水泡澡,放鬆肌肉或穿著支撐型孕婦托腹帶,減輕腰部負擔。若腰痛劇烈、伴隨子宮收縮或腿麻,應就醫排除早產或坐骨神經壓迫。
6.腿部水腫
每天抬腿休息2~3 次,每次 15 分鐘、睡覺時墊高雙腿,減少水腫、避免久站久坐,適量活動促進循環、穿著舒適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攝取含鉀食物(如香蕉、菠菜),減少水分滯留。若水腫嚴重且有高血壓或蛋白尿,可能是妊娠高血壓或子癇前症,請務必立即就醫!
7.情緒不穩定
適量運動,例如散步或瑜珈可提升快樂荷爾蒙、健康的飲食習慣,例如攝取Omega-3、維生素 B 群、鎂皆可幫助穩定情緒、做喜歡的事,例如聽音樂、看電影、按摩等放鬆活動。
8.頻尿
懷孕期間,許多媽咪都會發現自己頻尿、夜尿增加,甚至剛上完廁所沒多久又想去,這是正常的孕期現象,但如果影響到生活品質,還是可以透過一些方法來舒緩!
- 睡前2小時避免大量喝水,白天補足水分避免脫水。
- 避免食用利尿食物(辛辣食物、柑橘類水果、番茄)和咖啡因飲料(咖啡、茶、可樂、巧克力)。
- 上廁所時確保膀胱排空,身體微微前傾,幫助膀胱排空尿液或雙腿張開一點,放鬆骨盆。
- 凱格爾運動,縮緊尿道與肛門(像是憋尿的感覺)、維持 5 秒後放鬆並重複 10~15 次,每天 3~4 組,不要憋氣,保持自然呼吸且不要用腹部或大腿出力,專注在骨盆底肌群。
- 睡覺時使用孕婦枕頭讓身體放鬆,並將腿部稍微墊高,減少水分積聚到下半身,降低夜間尿量。
- 適量運動,例如飯後散步20~30 分鐘,幫助血液循環與代謝,或者做孕婦瑜珈、孕婦游泳,也能減少水分蓄積在體內所導致的水腫,進而改善頻尿。
雖然孕期頻尿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可能是泌尿道感染或其他問題,應盡快就醫:排尿時有灼熱感、刺痛感或尿不乾淨的感覺、尿液顏色異常(濃黃、粉紅、血尿)、頻尿但尿量很少,甚至無法順利排尿、下腹部疼痛或腰部疼痛(可能是腎臟感染)、伴隨發燒、發冷。
9.呼吸不順
站姿保持站直姿勢,肩膀放鬆避免駝背、坐姿保持坐直或稍微後仰,用靠墊支撐背部、睡覺時採側睡姿勢或使用孕婦枕頭、腹式呼吸法(深層呼吸):u坐著或躺著,雙手放在肚子上v吸氣時讓肚子鼓起來(用鼻子慢慢吸氣 4 秒)w屏住呼吸 2 秒x慢慢用嘴巴吐氣(6 秒)y重複 5–10 次,每天練習 2~3 次、適量運動(散步、瑜珈、游泳) 強化心肺功能。
大部分孕婦的呼吸困難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現以下症狀,可能是嚴重問題,應立即就醫:胸痛或胸悶(可能是血栓或心臟問題)、喘到無法講完整句話(可能是肺部問題)、手指或嘴唇發紫(可能是缺氧)、嚴重頭暈、昏厥、心跳過快(可能是低血氧或貧血)、發燒、咳嗽、咳出黃痰或血絲(可能是肺部感染)。
懷孕過程中每位媽咪的身體狀況都不同,適當調整生活習慣,可以讓孕期更舒適!如果有特別嚴重的不適,還是要諮詢醫師哦!
孕婦保健食品有哪些?
孕婦在懷孕期間,通常需要額外的營養來支持母體和胎兒的健康。雖然最佳的營養來源應來自飲食,但有時候因為身體狀態影響食慾,又或者需要補充非常大量食物才到每日營養素的標準需求量,這時保健食品就是個非常理想的營養補給選擇,常見的孕婦保健食品包括:
1.葉酸
葉酸是最常見的孕婦保健食品,對於胎兒的神經管發育至關重要,能夠減少神經管缺陷的風險。建議在孕前和孕早期食用,一般建議每天攝取400~600微克。
2.鈣
鈣對於胎兒骨骼和牙齒的發育非常重要,同時也幫助孕婦維持骨骼健康,孕婦每天建議攝取量為1000毫克以上的鈣。
3.鐵
懷孕期間,由於血容量增加,孕婦需要更多的鐵來增加血紅蛋白的生成,防止貧血。孕婦每日鐵建議攝取量為15毫克。鐵建議與維生素C一起食用,有助於促進鐵的吸收。
4.維生素D
維生素D有助於促進鈣的吸收,對骨骼發育非常重要,還有助於提升免疫系統的健康。孕婦維生素D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400~600國際單位(IU)。
5.魚油或藻油(Omega-3脂肪酸=DHA+EPA)
DHA和EPA對胎兒大腦和視網膜發育都是至關重要的脂肪酸,更有助於降低孕婦的發炎症狀和維持心血管健康,其中EPA還能穩定孕婦情緒、降低妊娠高血壓與早產風險,不過須注意若過量食用EPA可能影響凝血功能。DHA每日建議攝取量為200~300毫克,EPA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0~300毫克。
6.維生素B群
維生素B群(B1、B2、B6、B12)對於能量代謝和神經系統的健康非常重要,不同類型的維生素B群,每日建議攝取量都有所差異,可參考站內文章「維他命B群功效有哪些?吃多少?什麼時候吃最好?」對於各階端建議劑量有詳盡解說。
7.碘
碘對於胎兒的腦部發育和甲狀腺健康至關重要,若缺碘可能導致智力發育出現問題。碘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200微克。
8.維生素C
維生素C是一種水溶性抗氧化營養素,對孕婦與胎兒發育至關重要,幫助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增強免疫力、促進鐵吸收,並可降低妊娠併發症風險。懷孕期間維生素 C每日建議攝取量為 85 mg。
9.益生菌
益生菌有助於消化健康,減少便秘、胃脹氣等常見的懷孕不適,也有助於維護腸道健康。
10.鎂
鎂有助於緩解孕期可能出現的肌肉痙攣、便秘等問題,同時有助於支持胎兒的骨骼發育。
孕期在食用任何保健食品前,最好與主治醫師討論,確保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產品,並注意每日建議攝取量,避免過量攝取某些營養素,因為某些維他命或礦物質若攝取過量可能對胎兒或母體有害。
推薦閱讀
u魚油跟什麼不能一起吃?5大魚油吃法注意事項及常見問題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