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長針眼?針眼會傳染嗎?
本文由 國家高考合格食品技師 詹棠璘 撰寫
目錄 |
長針眼是因為看了不該看的嗎?其實針眼在醫學上稱為麥粒腫,是一種常見的眼瞼疾病,主要是由細菌感染,通常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導致眼瞼腺體發炎,形成局部紅腫、疼痛的腫塊,通常出現在眼瞼邊緣或內側,類似於長在眼皮上的「膿包」。雖然針眼大多數情況下可以自行痊癒,但如果反覆發作或長期不癒,可能會影響日常生活,甚至演變成霰粒腫,透過良好的眼部衛生、適當的熱敷以及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效預防針眼的發生和復發。
針眼是什麼?為什麼會長針眼?針眼多久會好?
針眼的醫學名稱為「麥粒腫」,是眼瞼腺體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其中又分為內麥粒腫和外麥粒腫,這兩者之間有些微的差異:
類型 |
位置 |
受影響的腺體 |
主要症狀 |
外麥粒腫 (常見的針眼) |
眼瞼邊緣,即睫毛根部 |
睫毛毛囊或皮脂腺 |
紅腫、疼痛、化膿,摸起來像長膿包 |
內麥粒腫 |
眼瞼內側 |
瞼板腺 |
腫脹較深,疼痛較明顯,可能較不容易破膿 |
簡單區分方式為,內麥粒腫(一般常見的針眼),長得較表淺、紅腫疼痛,可能會看到白色膿頭。內麥粒腫則是腫在眼皮內側,疼痛較深層,可能摸得到硬塊但不容易破。大多數的針眼都能自行痊癒,但如果是內麥粒腫,可能較頑固,有時候會變成霰粒腫,這種情況就需要醫生治療。
針眼沒有特定的好發季節,但夏季較常發生,因為天氣悶熱、油脂分泌旺盛,容易讓細菌孳生。此外,換季時免疫力較低,針眼也可能較容易出現,針眼通常是由以下因素引起的:
1.細菌感染,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
2.眼部衛生不佳,例如揉眼睛、化妝未卸乾淨、戴隱形眼鏡時未洗手
3.油脂分泌過多導致睫毛根部的皮脂腺堵塞
4.免疫力下降,如熬夜、壓力大、生病等
5.長期過敏性結膜炎、慢性眼瞼炎
一般來說,針眼在一到兩週內自行痊癒。如果症狀較輕,通常不需要特別治療,保持眼部清潔即可,若症狀嚴重,再就醫處理。
一定要看醫生嗎?針眼可以預防嗎?
通常不一定需要看醫生,除非出現以下情況:
1.腫脹持續超過2週,未見改善
2.紅腫範圍擴大,影響視力
3.疼痛加劇或有膿液流出
4.反覆長針眼
5.伴隨發燒或全身不適
若症狀嚴重,醫生可能會開抗生素藥膏、口服抗生素或在必要時進行切開引流。
以下方法可以降低針眼發生的機率:
1.保持眼部清潔,避免用髒手揉眼睛
2.定期清潔眼瞼,可使用溫水或稀釋的嬰兒洗髮精擦拭
3.不共用毛巾、化妝品
4.定期更換化妝品及隱形眼鏡
5.控制油脂分泌,如飲食清淡、避免過多油炸食物
6.均衡飲食、規律作息、適當運動
針眼會自己痊癒嗎?針眼會傳染嗎?
針眼不一定需要施行手術,大部分的針眼會自行痊癒,尤其是外麥粒腫,通常在一到兩週內會慢慢消退,期間可以透過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鐘熱敷、保持眼部清潔、避免化妝、配戴隱形眼鏡加速復原時間,如果紅腫較嚴重,可請醫師開立抗生素藥膏或眼藥水。
如果針眼出現以下情況才可能需要醫生進行切開引流手術:
1.症狀持續超過2週,沒有改善甚至變嚴重。
2.腫脹範圍擴大,影響視力或眼瞼活動。
3.疼痛加劇,明顯化膿但膿液排不出來。
4.轉變成霰粒腫,硬塊長期存在,不會自己消失。
5.反覆發作,影響生活品質。
引流手術通常是門診小手術,只需要局部麻醉、不會痛,過程約10-15分鐘,醫生會在腫脹部位切開引流,將膿液排出,其傷口小,所以復原快。術後可能會開抗生素藥膏、口服藥,幫助傷口癒合。大部分的針眼不需要手術,透過熱敷和簡單保養即可痊癒,如果不確定自己的狀況是否需要醫療處理,建議讓眼科醫生評估!
針眼本身不會直接傳染,但引起針眼的細菌可能會透過接觸傳播。因此,避免與他人共用毛巾、枕頭或眼部化妝品,才能降低感染風險。需注意的是如果沒有改善導致發生的因素,針眼是可能再次復發的。
吃保健品可以預防針眼嗎?
吃保健食品雖不能百分之百預防針眼,但仍能降低感染率,針眼主要是因為細菌感染與眼瞼腺體阻塞所造成,保健食品可以提升免疫力、調節油脂分泌,間接降低針眼發生的機率,但仍需配合良好的生活習慣。
1.維生素A
幫助維持眼睛黏膜健康,降低感染風險。
2.維生素B群
維生素B2有助於減少眼睛發炎、維生素B6能調節免疫功能,幫助身體對抗細菌感染。
3.Omega-3 脂肪酸(EPA+DHA)
魚油是好的脂肪酸,能幫助調節油脂分泌,減少瞼板腺阻塞的機率。
4.維生素C和維生素E
具抗氧化作用,可增強免疫力,減少感染機會。
5.維生素D
維生素D可代謝為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的荷爾蒙,人體有大約3萬多個基因,目前研究認為人體至少有2000個基因受到活性維生素D的調控,故能增強免疫力。
6.益生菌
幫助腸道健康,提升免疫系統,間接降低感染風險。
7.鋅
促進傷口癒合,增強免疫力,幫助抵抗細菌感染。
保健食品可以降低針眼發生率,但最重要的還是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果針眼經常復發,建議讓眼科醫生檢查瞼板腺,看看是否有慢性瞼板腺阻塞或眼瞼炎的問題,必要時醫生可能會建議口服抗生素、藥膏、瞼板腺熱敷按摩治療。
延伸閱讀
2025魚油型態挑選全攻略:如何挑選rTG、TG、EE型魚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