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會導致貧血和骨質疏鬆嗎?
本文由 國家高考合格食品技師 詹棠璘 撰寫
目錄
|
咖啡是世界第二大的商品,僅次於石油,更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飲品之一。根據統計顯示,台灣人一年喝掉28.5億杯咖啡,平均每人每年喝掉131杯咖啡,而且持續成長中。
提振精神是大家對咖啡功能的直覺聯想,除此之外,由於咖啡含有許多活性化物質,例如咖啡因、綠原酸、咖啡醇、咖啡豆醇、葫蘆巴鹼、菸鹼酸、脂聯素、瘦體素等,咖啡除了可提振精神以外,還具有抗氧化、減少心血管疾病、預防動脈硬化、改善血糖、改善肝功能,甚至還能減少失智與巴金森氏病的罹患率。
雖然咖啡提供的益處有許多,不過,攝取過量對人體還是會造成部分負面的影響,有些影響則是取決的食用者當下的健康狀態,本文邀您一同來了解飲用咖啡須注意的細節,讓咖啡發揮最大的人體助益。
喝咖啡的迷思破解與對人體的影響有哪些?
-
咖啡可能會干擾鐵吸收:咖啡所含的多酚物質會影響植物來源的鐵吸收率,但是對於沒有貧血症狀的人而言,攝取咖啡是不致於導致人體嚴重缺鐵或貧血。至於網路上的謠言:「喝咖啡會導致貧血」,是不正確的論述,根據國健署調查結果,台灣女性有將近6成以上(每兩人就有一人)都是處於缺鐵的狀態,然而,大部分的貧血原因都是來自於月經週期經血的流失或者長期飲食攝取鐵質不足所致。其實在飲用咖啡與食用正餐時,只要注意兩者之間的時間間隔,以1-2小時最佳,並在進食正餐時選擇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例如芭樂、柑橘等,可以加強人體對鐵質的吸收。
延伸閱讀
-
喝咖啡不會導致骨質疏鬆:曾有研究指出,咖啡所含的草酸,會與鈣螯合而減少人體對鈣質的吸收或者導致骨鈣的釋出,從而提高骨質疏鬆的風險,但其實咖啡所含的草酸非常微量,遠低於許多蔬菜,草酸含量遠遠不及一杯牛奶所含的鈣量,所以對於人體鈣吸收的影響其實不大,最根本會導致缺鈣或骨質疏鬆的原因是由於鈣攝取量未滿足每日建議食用量,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鈣建議攝取量為1000毫克(相當於4杯牛奶),然而根據統計,台灣有9成以上國人攝取不足,因此均衡攝取每日所需的營養素以及適量運動才是維持健康的根本之道。
延伸閱讀
-
喝咖啡無法提振精神的原因:有些人感到疲倦或精神不濟時會選擇飲用咖啡來提振精神,但飲用完後發現還是無法改善精神,若有此情形,很有可能是「身體缺鐵」的警訊。由於鐵是人體構成血紅素與肌紅素的重要營養素,且有助於氧氣的輸送與利用、紅血球的生成,缺鐵的狀態下,無法製造足夠的紅血球來進行氧氣輸送,就會感到缺氧與疲憊感。
-
喝咖啡能改善偏頭痛:咖啡所含的咖啡因是大家最熟知咖啡成分,咖啡因能調節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及酵素活性,不僅夠阻斷大腦感受疲勞感,還能減少體內疼痛訊號物質的接收,緩解頭痛的症狀,所以市售許多止痛藥或者普拿疼的加強版就是額外添加了咖啡因來增強止痛的效果。不過要注意的是,如果長期有在喝咖啡,而後突然減少飲用量或者完全不喝,反而會促使頭痛,也就是所謂的咖啡戒斷症。
-
喝咖啡可以幫助減肥:咖啡含有減肥荷爾蒙脂聯素與瘦體素,能有效代謝脂肪,若在運動前1小時飲用一杯無糖黑咖啡,更能促進新陳代謝消耗更多熱量,不過咖啡減重只是輔助型的做法,最好的減重原則還是必須回歸飲食控制與適量運動,才是維持好體態的長久之道。
喝咖啡過量會有什麼症狀?
根據衛福部公告的咖啡因每日建議攝取量,成人每日咖啡因攝取量應控制在300毫克以下,大約是1天2~3杯的咖啡。
衛福部有規定現煮咖啡業者需張貼紅、綠、黃標章,以利消費者區分咖啡因的含量,故在選擇咖啡時也可以透過黃綠紅標示來自我衡量每日咖啡的飲用量:
- 紅色:每杯飲品含有超過201毫克咖啡因
- 黃色:每杯飲品含有101~200毫克咖啡因
- 綠色:每杯飲品含咖啡因少於100毫克
至於,若咖啡飲用過量,身體會產生哪些警訊呢?
- 失眠
- 緊張、焦慮、煩躁
- 胃食道逆流或胃灼熱
- 心悸或心律不整
- 發抖或想吐
- 頻尿
- 頭痛
- 腹瀉
什麼人不適合喝咖啡?
雖然咖啡對人體有許多好處,但還是有部分的人因為喝咖啡而感到不適,甚至會加劇潛在病情,若符合下列條件者,在咖啡的飲用上須加以避免:
- 缺鐵性貧血
- 心律不整
- 大腸激燥症患者
- 孕婦
- 未成年
- 骨質疏鬆症患者
- 高血壓患者
- 失眠患者
咖啡是把雙面刃,對於身體健康的人,適量飲用咖啡對人體健康的維持有正面的助益,但由於咖啡本身含有刺激中樞神經興奮的成分,若本身已罹患心血管疾病或者有睡眠困擾的人,對於病情反而會有不良的影響。
新聞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