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來勢洶洶!流感和感冒是一樣的嗎?預防保健一次看!
本文由 國家高考合格食品技師 詹棠璘 撰寫
目錄
|
流感與感冒的病原體、症狀嚴重程度及預防方式皆有所不同,流感與感冒雖然相似,但流感較為嚴重,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仍是接種流感疫苗,並搭配良好生活習慣來提升免疫力!本文帶您一同來了解感冒與流感的差異以及預防保健。
流感和感冒是一樣的嗎?如何分辨?
流感(流行性感冒)和一般感冒(普通感冒)雖然症狀相似,但實質上是不同的疾病,主要差異在於病原體、症狀嚴重程度、傳播速度等方面:
1.流感 vs. 感冒的差別
項目 |
流感 |
感冒 |
感染源 |
流感病毒 |
鼻病毒、冠狀病毒 |
發病速度 |
突然發病,症狀迅速強烈 |
逐漸發病,症狀較輕 |
頭痛 |
明顯且劇烈 |
較少出現,通常較輕微 |
喉嚨痛 |
可能發生,但不是主要症狀 |
常見 |
全身痠痛 |
明顯肌肉痛、關節痛、疲倦 |
較少或輕微 |
咳嗽 |
劇烈乾咳,可能持續數週 |
輕微咳嗽,有時帶痰 |
流鼻水、鼻塞 |
較少或較輕 |
常見,通常較嚴重 |
腸胃症狀 (噁心、嘔吐、腹瀉) |
兒童較常見,成人較少 |
較少發生 |
病程長度 |
約 1-2 週 |
約 5-10 天 |
併發症風險 |
較高,可能導致肺炎、心肌炎等 |
較低,一般不會併發嚴重疾病 |
疫苗預防 |
有流感疫苗,可減少感染與重症風險 |
無專用疫苗 |
2.如何簡單分辨是感冒還是流感
如果突然高燒不退(38°C以上)、全身肌肉痠痛、極度疲倦,可能是流感!如果症狀較輕,主要是流鼻水、打噴嚏、喉嚨痛,可能只是普通感冒!
3.什麼時候該看醫生
若出現以下症狀時,應該儘快就醫:
- 高燒(> 38°C)持續超過3天不退燒
- 呼吸困難、胸悶、氣喘
- 極度疲倦、意識模糊、嚴重嗜睡、抽蓄
- 嚴重嘔吐腹瀉、脫水(尿量減少、口乾舌燥、嘴唇乾裂)
- 高風險族群(嬰幼兒、老人、孕婦、慢性病患者)感染流感
總之,流感比普通感冒更嚴重,會引起高燒、全身痠痛、極度疲倦,嚴重的話會導致併發症(肺炎、心肌炎、腦膜炎)甚至死亡,但可透過疫苗預防,也有抗病毒藥物(如克流感)可使用;普通感冒多以流鼻水、打噴嚏、輕微咳嗽為主,沒有疫苗,也無特效藥,但不至於致死。如果懷疑自己得了流感,特別是高風險族群(孕婦、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務必儘快就醫,才不會延誤黃金治療時機!
如果得到感冒或流感要如何照護?
雖然流感和感冒都是病毒感染,但流感症狀較猛烈甚至可能致命,且恢復時間較長,所以照護方式略有不同,以下為居家照護的建議作法:
1.休息與營養補充
- 充足休息:感冒適量休息即可,通常不影響日常活動;流感需多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因為感染流感時身體正專注對抗病毒,運動會消耗額外能量,可能導致病情加重或延長恢復時間。
- 補充水分:多喝水,若有發燒可喝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以避免脫水,盡量避免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如咖啡、濃茶),以免利尿導致脫水。
- 營養均衡:流感期間食慾下降,可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粥、湯、蔬菜),並補充維生素 B群、維生素C、鋅以及維生素D,幫助提升免疫力。
2.切勿泡澡
有些照護觀念可能會認為,不幸感染流感時趕快泡澡可幫助發汗縮短病程,但這觀念其實是錯誤的,若已感染流感就不建議泡澡或溫泉,因為高溫可能導致身體脫水,流感本來就容易導致發燒、流汗,泡溫泉或泡澡可能進一步造成脫水,加重不適感。且會影響身體調節體溫的能力,泡溫泉或泡澡會提高體溫,反而會讓發燒狀況惡化,甚至引發頭暈或虛弱。此外,還會增加病毒傳播風險,若是泡溫泉,通常是公共場所,流感病毒會透過飛沫傳播,可能讓其他人感染。若想緩解肌肉痠痛的不適感,可選擇溫水泡腳或溫熱毛巾敷身體,避免高溫浸泡全身。
3.退燒與緩解不適的方法
- 發燒時:感冒通常不會高燒,低燒可不需特別處理;流感通常易高燒不退或難退(38~40°C),可使用退燒藥,但須注意18歲以下兒童避免使用阿斯匹靈,可能引發雷氏症候群。【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是一種罕見但嚴重的兒童急性疾病,主要影響肝臟和大腦,可能導致肝功能衰竭、腦水腫,甚至致命。】
- 舒緩喉嚨痛或咳嗽的方法:多喝溫水,可搭配蜂蜜水或溫鹽水漱口(1 歲以下兒童勿使用蜂蜜),或者含無糖喉糖或使用潤喉噴劑,減輕喉嚨不適。切忌避免冷飲或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減少咳嗽的發生。
- 舒緩鼻塞流鼻水的方法:可使用溫的生理食鹽水洗鼻或蒸氣蒸鼻,幫助鼻腔通暢。若鼻塞嚴重時,可短期使用鼻噴劑,但不宜超過3天,以免反彈性鼻塞。
4.藥物治療
流感可使用抗病毒藥物,但需醫生開立處方,可縮短病程、減少併發症風險。但感冒無特效藥,只能對症治療,例如止咳化痰藥、退燒藥,需注意勿濫用抗生素,抗生素對病毒基本上是無效的,濫用恐產生抗藥性。
5.預防傳染與環境清潔
- 戴口罩,避免傳染他人。
- 勤洗手,使用酒精消毒,特別是在咳嗽或打噴嚏後。
- 保持室內通風,也可加置空氣清淨機,避免病毒聚集。
- 使用漂白水或酒精消毒常接觸的物品(如手機、門把、餐具)。
- 感冒或流感期間,避免近距離接觸嬰幼兒、長者等免疫力低下者。
消毒時,對抗不同病原體需要使用不同的消毒濃度與消毒溶液:
適用範圍 |
消毒溶液 |
COVID-19、感冒病毒 |
*漂白水調配後 24 小時內使用,否則效力下降
|
腸病毒、諾羅病毒、流感病毒 |
*漂白水調配後 24 小時內使用,否則效力下降
|
疫苗打了就一定有保護力?
流感疫苗能提供保護力,但效果並非100%,因為流感病毒每年不斷變異,疫苗的保護效果也會受到許多因素影響:
1.病毒與疫苗的匹配度
每年流感疫苗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預測的病毒株製造,如果疫苗與當季流行的病毒匹配度高,保護力可達40%~70%。如果匹配度低,保護效果可能下降,但仍能減輕病情嚴重度。
2.免疫系統的反應
小孩、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免疫力較弱者等染疫高風險族群,接種疫苗後產生的抗體可能較低,保護力相對較差;年輕健康族群免疫系統反應較佳,疫苗效果較好。
3.取決於個人體質與過去接種經驗
若過去幾年有打過流感疫苗,身體可能已部分建立免疫記憶,保護力會較高;沒打過流感疫苗的人,第一年保護效果可能較弱,但仍能降低重症風險。
即使疫苗保護力有限,還是值得接種嗎?
即使疫苗無法完全預防感染,仍有許多重要好處:
- 降低感染流感的機率(40%~70%)
- 即使感染,病情會較輕,不易併發重症(肺炎、腦炎)
- 減少病毒傳播,保護家人與高風險族群(孕婦、嬰兒、年長者)
特別是孕婦、幼兒、年長者、慢性病患者,接種疫苗能顯著降低住院機率與死亡風險!即使流感疫苗無法完全阻擋感染,但仍是目前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還是建議每年接種!
打不到疫苗怎麼辦?如何提升抵抗力預防流感侵襲?
如果當季流感疫苗短缺、還沒輪到接種,或因身體狀況不適合打疫苗,仍然可以透過以下方法降低感染風險:
1.加強日常防護
- 勤洗手、勤消毒(肥皂洗 20 秒,酒精消毒70~75%)。
- 戴口罩,特別是在公共場所及人多的地方。
- 避免用手直接接觸眼、口、鼻,因為流感病毒可透過手部傳播。
- 與感冒或流感患者保持距離至少1公尺。
2.增強免疫力
- 均衡飲食:攝取足夠蛋白質、維生素 C、鋅、維生素 D等。
- 充足睡眠:每天睡足7~9小時,讓免疫系統維持最佳狀態。
- 適量運動:每週運動150分鐘,可提升免疫力。
- 減少壓力:壓力過大會影響免疫系統,更容易感染。
3.避免高風險場所與接觸者
- 減少前往人多、密閉空間(如醫院、電影院、聚會)。
- 家中有人生病時,保持距離及保持室內通風。
- 避免共用餐具、毛巾、枕頭等個人物品。
4.食用保健食品
- 魚油:魚油富含Omega-3 脂肪酸,特別是EPA和 DHA,這些成分有助於減少體內慢性發炎,並調節免疫系統。有研究指出,Omega-3 脂肪酸能夠增強人體對抗感染的能力,特別是透過影響 T 細胞和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的功能。
- 維生素D:維生素 D 在人體內不只能幫助鈣質吸收,還與免疫系統密切相關,可增強免疫細胞功能、減少發炎反應、有助於抗病毒能力。2017 年《英國醫學期刊(BMJ)》的一項綜合分析指出,維生素 D 補能夠降低急性呼吸道感染(包括流感和感冒)的風險,尤其是維生素 D 缺乏者效果更明顯;2020年的新研究也發現,維生素 D 缺乏者更容易感染流感和其他病毒性呼吸道疾病。
- B群:B 群維生素包含 B1、B2、B3、B5、B6、B7、B9、B12,每種維生素B對於身體都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其中對免疫系統特別重要的是維生素B1與B2有助於能量代謝,維持身體正常運作、維生素B6可幫助製造免疫細胞、維生素B9和B12可參與 DNA 合成,對白血球和抗體生成致關重要。
- 鋅:鋅是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在免疫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促進免疫細胞功能、減少病毒複製、縮短感冒或流感病程。2011年《Cochrane Review》醫學研究指出,鋅能夠縮短症狀的持續時間;2020年的研也究發現,缺鋅者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
- 維生素C:是強效抗氧化劑,能促進白血球功能、減少體內自由基損害,保護免疫細胞、幫助修復組織,維持呼吸道健康。2013年《Cochrane Review》醫學研究指出,一般人每天補充維生素C並不會顯著降低感冒或流感的發生率,但對於運動員(如馬拉松或滑雪選手),補充維生素C有助於降低感冒風險。若已感染感冒或流感,適量補充維生素 C 可縮短病程並減輕症狀,但效果因人而異。
保健食品對免疫系統調節有益,但不能直接取代或治療流感。想要有效預防流感,還是要靠疫苗、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5.其他
- 考慮使用「抗病毒藥物」:若流感高峰期未接種疫苗,且屬於高風險族群(孕婦、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可諮詢醫師是否可使用「抗病毒藥物」作為預防性用藥。
- 注意疫苗補貨消息:可向醫院、診所或政府機構查詢是否有追加疫苗。
若無法接種流感疫苗,仍可透過日常防護提升免疫力並減少接觸降低感染風險!高風險族群可諮詢醫師,考慮抗病毒藥物作為預防措施。持續關注疫苗補貨資訊,避免錯過接種機會!總之,做好防護,減少暴露風險,預防勝於治療,即使沒打疫苗,也能降低感染機率!
延伸閱讀